液氩作为一种低温、惰性的液体,其储存与运输需要特定的技术和严格的安全措施。正确掌握液氩储存与运输的关键技术,以及熟知安全要点,对于保障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。
低温储存容器:液氩储存的核心设备是低温储罐。这些储罐通常采用双层壁结构,中间填充高性能的绝热材料,如珠光砂等,以减少热量的传递。内罐用于储存液氩,采用不锈钢等低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,能够承受液氩的低温和一定的压力。外罐则起到保护和密封的作用。例如,大型的液氩储存罐容量可达数百立方米,其绝热性能直接影响液氩的储存损耗。先进的储罐设计可以使液氩的日蒸发率控制在较低水平,一般在 0.1% - 0.3% 左右。
液位与压力监测:为了确保液氩储存的安全和稳定,需要对储罐内的液位和压力进行实时监测。液位监测通常采用磁翻板液位计、雷达液位计等设备。磁翻板液位计通过磁性原理,直观地显示储罐内的液位高度;雷达液位计则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,精确测量液位。压力监测一般使用压力传感器,当储罐内压力超出设定范围时,压力传感器会及时发出信号,触发相应的安全装置,如安全阀等,确保储罐安全。
温度控制:虽然液氩本身处于低温状态,但外界环境的热量仍可能传入储罐,导致液氩温度升高。为了维持液氩的低温状态,一些大型储罐配备了制冷系统,通过制冷机组对储罐内的液氩进行冷却,使液氩温度始终保持在其沸点附近。此外,合理的绝热设计和通风措施也有助于减少外界热量的传入。
低温运输槽车:液氩运输主要依靠低温运输槽车。槽车同样采用双层壁结构和高性能绝热材料,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量吸收。槽车的罐体设计有专门的装卸接口,通过管道与储存容器或使用设备相连。在运输过程中,槽车配备的制冷系统可以维持液氩的低温状态,确保液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。同时,槽车还配备了各种安全装置,如紧急切断阀、安全阀等,以应对突发情况。
运输路线规划:液氩运输需要合理规划运输路线。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、交通拥堵地段以及高温、高湿等恶劣环境区域。选择路况良好、运输距离较短的路线,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液氩的蒸发损耗。此外,运输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如在高温天气下,要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,防止液氩因外界温度过高而加速汽化。
装卸操作技术:液氩的装卸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。在装卸前,要对运输槽车和储存容器的连接管道进行检查,确保密封良好。装卸过程中,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,调节液氩的流速,避免流速过快产生静电或造成管道冲击。装卸完成后,要及时关闭阀门,对连接管道进行清理和密封,防止液氩泄漏。
防泄漏措施:液氩泄漏可能导致低温冻伤、窒息等严重后果。因此,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,要定期检查储存容器和运输设备的密封性能,及时更换老化的密封件。一旦发生泄漏,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疏散周围人员,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,并对泄漏的液氩进行妥善处理。
防火防爆:虽然液氩本身不燃烧、不爆炸,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,如果与可燃物质混合,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危险。因此,储存和运输场所要严禁烟火,避免与易燃、易爆物质接触。同时,要确保通风良好,防止氩气积聚形成富氩环境。
人员防护:接触液氩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,如低温防护服、防护手套、防护面罩等,防止低温冻伤。在进入可能存在氩气积聚的区域前,要先进行通风,并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氧气含量,确保人员安全。
液氩的储存与运输是一项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,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安全要点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液氩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,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。